当前位置: 首页 > 近代诗词 > 正文

残缺也是一种完美

来源: 北方文学网 时间:2021-06-27

残缺也是一种完美

断臂维纳斯因缺胳膊而美丽,如果维纳斯胳膊具全,那么不会那样出名,也不会有这种不对称的美丽。人生的追求也一样,追求过分的完美,也成不了真正的天使。

身残志不残,它的美在于志的不残缺。历史上身残志不残的事例我们不必说,就拿近代来说,音乐家贝多芬中年耳聋却创作出感动世界的命运交响曲;海伦·凯勒看不到光明却写出了许多旷世之作;聋哑人邰丽华用无声的音乐舞出了《千年观音》;张海迪下肢残疾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事迹诠释了什么是残缺的美丽。

通常情况下,完美是一种无缺陷的美丽,是人们理想中的追求,是脱离现实的一种遐想。现实既是残缺的,也是残酷的,它充满着各种矛盾和遗撼。正因为人们在现实的社会中得不到这种满足,就要在理想的境界中弥补不足。于是,追求完美成为完美主义者或我们普通人追求的目标。而对于残缺的现实却看不到美。其实残缺的美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存在,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不难发现。自然乃至整个宇宙无不存在着这种残缺的美。满月自然会让人想起团圆之美;而月牙因为残缺,人们将其比作弯弯的小船;眉月因为残缺,人们将其安放在美女的眼眶。圆明园因为破败的残缺,让人们在断墙残垣的凄惨场景中想象出昔日皇家园林的辉煌的美。所以残缺的美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周围。

残缺丑在外表,美在内心。没有人会说一个肢体残疾的外表是美的,但人们为何还会对一些残疾人以崇高敬仰呢?因为人们的同情是他们的外表,敬仰的是他们的内在品质。人们的同情心会引发一系列情感的共鸣。产生好感就是其中之一。好感也是一种喜欢之感情。由同情到产生好感,由好感过度到喜欢,这是情感波动和发展,也是审美观渐次的转化。有时我们开始对某一事物不觉得美,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但我们在长久接触后也不觉得它丑陋反而会觉得有一种美。这是一种习惯性逆向审美观。残缺也是一种美,就是基于这种逆向审美观。这种习惯性逆向审美观不是起于视觉上的观感,而是来源于内心的观感。当内心上的观感掩盖了视觉上的观感,就有了这种类似于情人眼中出西施的残缺美。

残缺是一种遗撼。因为不完美让人感到遗撼,但世界上的事物那一个是完美的呢?我想连死亡也是不完美的。既然有众多的不完美,那么这种残缺的遗撼就是一种美。我们不会认为一幅画作的留白不是一种美,一部作品的悬念不是一种美。正因为残缺可以留给人们有想象的空间,所以这种美是非实质的美,而是一种可以延伸的美。残缺有一种艺术感染。有时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故意留下不完整的画面或者带有悬念的故事情节,这就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为何有感染力呢?这种感染是来源作品的美感动人,它可以与读者或欣赏者之间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残缺的艺术无疑是高操的。

身残志不残应该是我们所有缺陷人追求的目标。身残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更不是命运的不公。身残是一种遗撼,是一种不幸,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身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残。只有自强不息,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平凡的事业中有所建树,以弥补身残的缺陷。散文原创http://sanwenzx.com

残缺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爱。残缺可以激发我们的同情心,激发我们的善,激发我们的爱。因为身残的人往往处于一种弱势,是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来关爱。残疾人事业就是慈善事业,慈善让我们不放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残疾人事业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爱的体现。为残疾人举行运动会体现了*的尊重和关爱;为残疾人事业募捐体现了社会的爱心;为残疾人事业服务体现了各行业的重视。多一份关爱就会少一份遗撼。

残缺和完美本来是一对矛盾体,不完美就是有缺陷。那么残缺为何又是一种完美呢?因为残缺所以就要弥补。用什么来弥补呢?就是用人们想象,用人们的爱心,用人们的意志来补缀这一缺陷。从而使身残与志不残相融合,主体与空白相对称,主题与悬念相组成,以达到天人合一,宇宙共生。在残缺中我们看到一种完美,在残缺中我们想象出一种完美。完美在残缺的缝隙中盛开,在残缺的枝桠上结果。

西宁治疗儿童癫痫医院
北京癫痫科专业医院
哈尔滨哪家癫痫病医院比较专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