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巧合吗?
据有关报道,重庆诗人唐诗获“(四川)遂宁日报《华语诗刊》第二届陈子昂诗歌奖”的作品《在暮色中赶路》,与另一位重庆诗人金铃子的诗作《暮色多么沉寂》有多处词、句重合。而《在暮色中赶路》诗作捧回10万元奖金。
先看两篇作品的对比:
在暮色中赶路
暮色多么沉寂,在这深山,听不到
一只鸟鸣,一声狗吠
漫天的雪花不慌不忙地飞舞,像一些寒冷的故事
轻轻地,簌簌地
梅花飘落我在古老的寂静和难得的香气中
匆匆赶路一段路如爱情平坦一段路如痛苦陡峭,我被飞雪盖顶
又被传奇忘掉但内心始终有一群鸟坚持着红色鸣叫壮怀激烈的诗句刹那冒出来
无端疯狂的噩梦不知不觉地死去我感到燃烧,感到猛烈,一条红狐
在雪地带着火焰奔跑
崇山峻岭抖动嘶鸣的鹰的羽毛,我不相信
冻僵的黑乌鸦,不能
被白色喊醒我决不停下来彷徨,迷惘,张望
也不颤栗着等待在这薄暮,在这返回
故乡的路上此时没有闪电的利斧向低垂的树枝
无情地劈下,虽然有巨大的孤独虽然,明月不会突然降临……
暮色多么沉寂
漫天的雪花,不慌不忙地飞舞着
轻轻地,簌簌地它把我引入了迷途我走了一段路又一段路
就这样,一天天仿佛去向无人凭吊的荒场又仿佛去向天空,群山
秘密内心中的被人冷淡的忠诚谷中,树林里一只垂老的黑鸦在一片隐蔽的沙丘后面
它沉默不语或者过去的岁月,在冬天不知不觉地死去
巨大的孤独突然降临
我感觉到害怕如同一具没有生命的骸骨
却战栗着等待时间的巨斧,向低垂的头颅
劈下来。
两首诗中的加粗字体,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词句,如果事先不告诉读者这是两个人的两首诗,恐怕人们大都会认为这是一首诗的两个版本,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两个人的两首诗,为什么相似度这么高?是巧合吗?
唐诗和金铃子都是重庆诗人,据他们自己讲,彼此熟悉,但没有过关于诗的交流;唐诗对媒体表示,《在暮色中赶路》在2000年就开始写了一些,当时没发表;金铃子的《暮色多么沉寂》写于2010年,发表于2011年3月的《诗歌月刊》上;“可能某一天,唐诗兄喝醉了,抄录了此诗,很后完全忘记了。” 金铃子说——此话耐人寻味。
就大家认知的创作规律而言,短短的两首诗这么高的相近度,是不可思议的。综合他们各自的说法(不确定,特别是唐诗的作品早于金铃子的),唐诗先有了一个构思或草稿,有意无意看到了《诗歌月刊》上的《暮色多么沉寂》,储存在记忆里,待到重新创作《在暮色中赶路》时,储存在记忆里的意象不自然跳跃出来,形成了这种比较多的巧合。
这只是本人的一点揣测。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以本人的创造经验,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在创作中篇小说《青春作伴》初稿时,描写余云竹老师时分别是从动、静、眉、眼四个形态下笔的。等到我后来写读《红楼梦》的相关文章,多次品读《红楼梦》时,见到第3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通过贾宝玉的视角,描写林黛玉的形象,突然感到似曾相识,当我修改《青春作伴》时恍然大悟——我就是无意识采用了曹公的笔法,而这是在年轻时粗浅阅读《红楼梦》印刻在脑海中的。
也许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比如我们读一些时下社论式的文章,大多有似曾相识之感,既然是传递相同的理念,符合相同的主流,采用相同的语境,想不落窠臼、别开生面是很困难的。
或许大家对此熟视无睹了。
治疗癫痫病有效的方法哈尔滨在看癫痫哪个医院好西安哪家医院治疗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