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是永远没有错的,美好的岁月就这样被一个又一个遗憾消耗掉了。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美好,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而面前拥有的更是我们的幸福之源。
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友人,聊起很多从前的事情,计划很多未来的事情,她忽然发问:对于你来说,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很适合的答案。
那阵子,经常携带这个难题去和人打交道,收获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幸福的时刻就是加官晋爵时买房购车后身体无恙中;有人说很幸福的时刻就是父母双全爱人平安孩子快乐领导待见粉丝忠诚仇人遭谴……
都对,但都不能打动我。
直到有一天陪朋友去见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茶过三道,我忍不住继续兜售这个问题时,他微笑着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所以,在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好茶,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而面前与我谈新叙旧的你们更是我的幸福之源。
我终于领会到了何谓醍醐灌顶。
生活中似乎有太多可以论证他这番话的例子。
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喜欢什么人,一点一滴,一颦一笑都让我有无尽的话想要表达想要歌颂。但总是怯于启齿,小心翼翼把那些心事静静地窝在心里,折叠得整整齐齐,幻想着总有一天,会勇敢地站在他的面前扑啦啦地全部抖开。等啊等啊,很终这些情愫就像一粒种在晒不到太阳、缺乏雨露的泥土里的种子,只能腐烂在密不透风的土壤里。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是永远没有错的,美好的岁月就这样被一个又一个遗憾消耗掉了。
没有在很喜欢的时候穿上美丽的衣服,没有在很纯粹的时候把这种纯粹表达出来,没有在很看重的时候去做想做的事情,以为将来会收获丰硕,结果全都变成小而涩的果。
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那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只能珍重地供奉在理想的桌台上,那么只能让它在岁月里积满灰尘。
第2篇、各加一个字从前有位花花公子名叫金志鹏,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好吃懒做,交上了一班酒肉朋友,整日在外吃喝玩乐,嫖赌逍遥。父亲死后,金志鹏仍恶性不改,拿着银子当水花,很快就把遗产花个一干二净,成了个穷少爷。一年除夕,家家焕符,鸣鞭炮,欢庆新年。可穷少爷连年夜米也没有。于是他自嘲地写了副对子:“行节俭事,过淡泊年”,贴于门口。是夜,善良的舅父闻知外甥穷困潦倒,便买了2斤肉,背了10斤米过来,见门前春联,感慨万端,便语重心长地对外甥说:“你这对联的头上,还应各加一个字!”说完令外甥取来红纸和笔砚,挥毫写了一副门联。穷少爷一看,羞愧不已,从此改邪归正,自力谋生,成了个回头浪子。 试问,那个好心的舅父在对联头上各加了一个什么字? 好心舅舅在上下联头各加一个字,成为“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第3篇、真功夫我看书有个习惯,专门爱看书下面的注脚,注脚里有著作者所读之书,从这里我能了解到这个学者在读什么书,研究什么典籍,我有时甚至通过注脚而去买书。能把书的注脚都做得很认真的著作者,一定会更加认真对待书的内容。书的好坏、品质高低,看书的注脚就知道。注脚能透露出作者花多少心思,有多少真功夫。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有一次在接受“鲁豫有约”专访时说到做饭的事儿。王小丫说,我羡慕的人,不是用大鱼大肉才能做出丰盛大餐,而是当厨房里仅剩几根葱、一些冷饭、一个罐头,一两个鸡蛋时,他还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
看男人是否有品位,就看他的袜子;看一个城市是否有品位,看它的厕所;看一个工厂效益如何,就看他们如何处理边角料;现在看一个*是否有实力,不妨观察它治理污染的态度和力度。真功夫都在不引人注意的边边角角里。
第4篇、骄傲的森林鸵鸟从前有一只鸵鸟它跑步的速度是森林*一,因此十分骄傲。常常在其他动物面前吹嘘自己并瞧不起它们,因此其它动物都十分讨厌它。有一只聪明伶俐的羚羊想教训一下它,于是它写了一张挑战书。让鸵鸟明天去森林中心比跑步,让乌龟长老当裁判。鸵鸟收到挑战书后,心想:羚羊曾经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这次比赛让它彻底的认输。于是鸵鸟接受了羚羊的挑战。
第二天,森林中心挤满了观众。鸵鸟与羚羊来到了比赛场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鸵鸟骄傲地对羚羊说:“羚羊老兄,我看你今天跟我比跑步是输定了。”羚羊微微一笑,回答说:“那可不一定。”当乌龟长老说开始时,鸵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而羚羊只是按平常的跑步的速度跑。跑了一会,鸵鸟回头看了看,见没看见羚羊的影子,就骄傲地说:“我是森林里跑得很快的动物。不,是全世界。”当它回过头时看见羚羊已跑到自己的前面。它感到很奇怪,连忙迈开步子追了起来。当它追过羚羊时,大声喊到:“羚羊啊羚羊,你是跑不过我的。”羚羊听了,坚定的说:“不一定!”鸵鸟听了十分生气,一口气跑完了全程。当它到达终点时,见羚羊已站在领奖台上。
鸵鸟气急败坏地说:“羚羊作弊。”羚羊平静地说:“我之所以比你跑得快,那是因为我跑近路。”听了这话鸵鸟更不服气了,这时长老语重心长的对鸵鸟说:“孩子,人百分之五十是靠自己的实力,但另一半则是靠自己的智慧,有时智慧的力量大于实力。”长老说的话让鸵鸟口服心服。从这以后鸵鸟再也没有骄傲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不仅要靠自己的实力,还要靠自己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困在绳子里的动物就不会逃脱下来。
第5篇、多言无益有人问墨子:“多说话有没有益处?”
墨子回答他:“青蛙、蛤蟆整天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回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天下就知道是天亮了。可见话说多了并没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
启示:
话说多了不仅没有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你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不停地和邻座同学讲话,不但无法专心学习老师讲授的东西,也妨碍了别人的安宁。平时和朋友聊天,你若是滔滔不绝的讲个没完,就会给人“没修养”的感觉;况且话说得多了,出口不够慎重,难免又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就在提醒大家话多的害处。
有些人为了要表现自己很有知识,动不动就说大话,自吹自擂,结果说破了嘴皮子也没人理会,不但如此,常常还会若人嫌厌。
相反的,有些人平常不太开口,可是一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条理分明,让人打心底佩服他的见地,这样的人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第6篇、没有自行车道的城市金九银十,北京很对得起人的天儿便是这两个月了。为了不浪费这番冬夏之间的好意,我决定不再挤公交和地铁了——我给自己买了辆自行车。
车子很漂亮,由于怕丢,我把它放在屋里。权作室友。虽然屋内的空间一下子又局促了许多,不过有一个既漂亮又能随时骑的室友,多少还是带来了些变化。
真正上路的感觉却不怎么美妙。很多时候的路面状况,让人分辨不出白线一侧窄窄的一条通道究竟是自行车道还是汽车停车位。当我下班回家时,往往我的左边是艰难蠕动着的机动车,右边是停下来的机动车,自行车被彻底抛弃在车道外,只得穿花绕柳,看上去不像是一种惯常的交通工具,倒像某种能在夹缝和拥堵中继续前行的代步神器。
有时候你好端端地骑在自行车道上,尾气和粗口还是不住地涌来;有时候明明是机动车占了你的地方,可司机却煞有介事地在你身后狂按喇叭。催促你闪到一旁。说不准有谁,会在什么时候就猛然出现在你面前,带来意外的惊喜:公交车上突然下车的乘客,斜后方杀过来的汽车,阳光帅气的轮滑少年,不走寻常路的行人……他们全都可以临时充当单车杀手的角色。骑在混乱的路面上。时常有种在球场上过人的感觉。要想在路上有点乐趣可言,浪漫主义情怀是必要的伴侣。
观察一下,路面上的形势直截了当:你有点钱,买辆汽车,就有了些安全感;你有很多钱,买辆好车,就有了些许奢侈感,甚至多了点权利;或者你没有买车的钱,那么就坐公交车,去和同样需要挤公交的人在一起,人多力量大,那么也基本能获得权益上的保障。但你要是一穷二白还单枪匹马,想找到立足之地可就难了。因为这是座有关名利的城市,你被挤到马路的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弱者”,就没有人也没有制度会来保护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骑自行车的“弱者”们比起汽车司机来,似乎更大无畏一些。我经常看到他们在明明有路可骑的情况下窜到机动车道上,在汽车的鼻子前走一遭,不经意间完成一次挑衅。大多数骑车人都认为交通规则不将自己囊括在内,这点连交警都认同,因为我从来没看到过交警对闯红灯的骑手们进行过制止。骑车上路,想要不触犯交通规则简直太难太另类了,对广大单车使用者来说,信号灯说白了也就是个参考,大家过马路的方式都是审时度势,见缝插针。
其实并不难理解,自身权利得不到尊重的人,自然不太会尊重秩序。经常看到涌动的车潮中,若隐若现一个逆流的骑手,他潇洒地停下来放空眼睛里所有的光,或者慌张地顾盼像是溺水的孩子。他们自身的危险以及对别人造成的危险,似乎都无所谓。只要在路上,他们就等同于游离在这座城市之外,他们的权利和安危被人视若无睹,他们不知道该以何种面貌被这个世界接纳,因为外在世界对他们,好像从来都漠不关心。
对“弱者”关不关心,是否尊重他们的权益,是一个城市的尊严问题,关乎它是敞开怀抱还是冷眼以对;是向着一视同仁努力还是朝着厚此薄彼发展。我知道很多城市的自行车道都在被慢慢吞没,可问题是这种交通工具并没有被取代,它依然是一些人的代步工具和生活方式。自行车并不会给现代化进程添堵,相反,我们的道路现代化却给骑车的人和开车的人都添了堵。让自行车道消失,从现在来看,这不是现代化,这是对现代化的误解。
第7篇、当你开始计较,你便开始烦恼智慧启引:‘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忽视你内心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解开了这个结,可能会过得更轻松、更自由。’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很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直到很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朋友初涉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兼具挑战性和稳定性,有发展的潜力。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聊天,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人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1000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就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1000元夺走了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所有的事都没有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忽视你内心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解开了这个结,可能会过得更轻松、更自由。
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10岁时,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装。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比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一个“整数”,就该懂事了。
20岁时,该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十几岁时,会和别的孩子比出身,比父母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也是人之常情。但到了“弱冠”之年,尚无自立之志,出身贫贱而自卑,老觉得抬不起头来;出身豪富的还处处依靠父母,在家庭荫护下养尊处优,那就离纨绔子弟不远了,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30岁时,已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会过日子的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老婆该不再计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公,纵然长成丈二金刚,还不如卖烧饼的武大郎。
40岁时,该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50岁时,该不再计较无处不在的不公平之事,不再计较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压力,不再觊觎他人的财富。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
60岁时,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成了退休老干部;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毕竟“文无*一,武无第二”,只要心情愉悦,有感而发就行了。
70岁时,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年轻时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会淡然一笑,中年时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8篇、博诺的提问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博诺先生非常推崇“横向思维”。在一次讲座中,博诺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有效利用地皮,工厂新建了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拆掉旧办公楼。员工搬进了新办公大楼不久,便开始抱怨大楼的电梯不够快、不够多。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他们得花很长时间等电梯。
顾问们想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楼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楼层停,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
2.安装几部室外电梯。
3.把公司各部门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从而避免高峰期拥挤的情况。
4.在所有电梯旁边的墙面上安装镜子。
5.搬回旧办公楼。
你会选哪一个方案?
博诺先生说,如果你选了1、2、3、5,那么你用的是“纵向思维”,也就是传统思维。如果选了4,你就是个“横向思维”者,你考虑问题时能跳出思维惯性。这家工厂很后采用了第4种方案,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员工们忙着在镜子前审视自己,或是偷偷观察别人,”博诺先生解释说,“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等待电梯上,焦急的心情得到放松。大楼并不缺电梯,而是人们缺乏耐心。”